在溫哥華,不用太刻意,就可以發現韓國人在這塊土地的努力與打拼。光是大大小小讓人眼花撩亂的韓文招牌,便足以說明韓國人在這社會所佔有的一定份量。
曾經想算算光「國王街」上就有多少間韓國料理店存在,若真是在車子奔馳過去的瞬間去細算,恐難逃眼珠子打結的下場。

外母屋是S的一個中國同事介紹的。老實說,一開始並不抱認何期望,根據經驗值,他那中國同事每次口中的美味從沒讓人真正滿意過。所以在踏入外母屋之前,心裡是插著不信任的旗子。

外母屋在溫哥華有兩家店,一家在Downtown的Robson街,一家在Kingsway。我們選擇了位在Kingsway的那間。小小的店面,簡單的裝潢,跟一般四處林立講場面耍派頭的韓式烤肉店不一樣。店內熱鬧哄哄,一眼望去有著韓國面像說著韓國話的食客佔大多數,從這點看來有可能是道地的韓式料理,不信任的旗子悄悄收下,跨出了對食物有所期待的第一步。

我們點了一份中國同事大力推薦的豬骨鍋。根據他的說法,兩人吃一鍋剛好夠滿足胃的需要。等的空檔,偷偷瞄著別人桌上的食物,想藉此探知這家店的不可不吃好料。沒想到還真的是一桌煮一鍋,豬骨堆滿桌。

豬骨鍋端來前,服務生用個托盤裝了五碟小菜,兩碗用鋼碗裝的白飯,還有把大剪刀….大剪刀!剪啥?東張西望才知道這是用來剪泡菜的。



五碟小菜是隨鍋附贈,而且可以免費續盤。小菜之最就是那需要動剪刀的白菜泡菜,微酸微甘卻很勁辣有味,吃一口很香,再吃一口很辣,需要吃口白飯來中和味蕾,但卻會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往嘴裡送。


另一樣辣小菜就是醃辣蘿蔔,這道韓國餐桌上必出現的小菜,辣中辣非常辣,咬起來是喀ㄘ喀ㄘ的脆。
我家S先生對不辣的小菜較有興趣,醃馬鈴薯、涼拌海帶跟黃豆芽都很對他的味。


服務生端上了我們聞香很久的豬骨鍋,豬大骨堆的尖尖滿滿地,上面還鋪了大量的洋蔥跟蔥段,最後再依客人的嗜辣程度灑上辣椒粉。我們點的是中辣程度。

攪拌幾下,讓洋蔥跟蔥段隨著慢燉而逐漸沉到湯汁下,原本就風味十足的湯汁更突顯鮮美。而豬骨是端出前就燉好的,依附在豬骨上的肉燉的夠軟爛夠入味,吃的時候得不顧形象口手並用,極盡挖啃吸允的功夫,這樣才能吃的過癮。鍋底除了少許的香料葉外,還埋著燉煮熟透的馬鈴薯。

有種吃法是,舀些湯到湯碗中,配上馬鈴薯、洋蔥、豬骨肉,再加點白飯進去,攪拌混合著吃。可是我喜歡全部分開吃,白飯拿來配泡菜,啃骨吃肉,再喝幾大口香濃湯汁。湯汁是整個鍋的靈魂,它吸取各方精華再滾滾釋放,湯中的辣絕對有畫龍點睛之效,讓鮮美滋味更豐富。而鍋底燉熟的馬鈴薯與已軟化的洋蔥就留在最後,此時馬鈴薯一下肚剛好填滿飽意。

吃的飽暖,渾身辣味熱力四散時,服務生會端上冰涼甜湯。那甜湯碗底有一些些的米粒,喝起來有薄薄的桂花酒釀味,猜想應該跟我們熟知的酒釀糖水是姐妹品。不管是什麼,一小碗的甜湯冰涼下肚,達到冷熱平衡,會有從內而外的滿足。


──‧──

【註】我們第一次去是還在外母屋的舊店時代,當時的店面很小。後來他們遷到kingsway的另一端,店面較大,客人更多,也多了很多中國客源。還好美味依舊。

2005/12補充:
kingsway的外母屋不知什麼時候又搬了,這次搬到了Richmend,等查到正確地址再補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e.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