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句老廣告詞:越到中秋越難買到。
而我卻是:越到中秋越顯焦躁。

月餅吶,做,不做,不做,做………..
從九月份起,要不要做月餅這事就不斷在心裡盤旋。當時心想九月嘛,還早,不急。殊不知,這不急的念頭,咻一下,就過了賞味期限。

到了十月的第一天,我還在掙扎。嗯,還有幾天讓我好好蘊釀迎中秋的心情,慢慢挑揀個良辰吉時捲起衣袖和粉揉料….

到了現在,轉眼就是明天了,掛在夜空中的月都已快成圓,我仍在沙發上晾著,啥事都沒做。

幹嘛呀!我在心理喊著。被這為了應景而得做出的應景事項,給追的好心煩。

太懶了,是,我承認。但從另一面向來說,我有很務實的偷懶理由。我跟S是社交障礙二人組,所以我們既沒有中秋送禮的好禮數,也未擁有藉這家庭手工業賺點零花錢的好本事,年年做好的餅都只是我跟S獨自享用。

吃一個兩個時,很甜蜜,再配上姣潔的月光,啜一口濃茶,浪漫雅致的情緒直達外太空,接著吃到三個四個時,甜膩感湧現,開始計算著血醣指數飆升多少,再看著剩餘的五個六個七個八個….胃酸直冒,心裡開始盤算,若是同樣血管爆破的下場,栽在鹹酥雞甜不辣之類的香鹹油辣中是不是來的更完美些。

而做月餅這事,基本上是屬於豪邁工程〈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〉,只要一開工,絕對不會是少數量的生產。這做餡料做餅皮的過程既繁且瑣,再加上如果對市售半成品餡料喪失信心,每個環節都講究自己做的話,工程更加浩大。如此大費周章卻只做三四個,除了「無彩工」之外,要能將食譜量減為十分一還準確做出,我還真做不來。

買現成的?華人超市的月餅禮盒是真的堆積如山,選擇性也多到讓人看的眼花撩亂,但花上不算低的費用,買回隱藏在精緻華麗包裝下的重糖重油重甜膩,這在我家是不太容易通過的方案。

但說穿了,心煩也只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。追的,不就是個過節的感受。

中秋節嘛,即使身在異鄉,尤其是溫哥華這種滿街都是華人的異鄉,不吃些月餅應應景,心裡多少會有些空虛不踏實的感覺。而且讓自己沾染一些過節的氣氛,無形中跟台灣的親人距離近了一些,似乎,家就在不遠方。尤其今年的中秋節適逢加拿大的感恩節,走在路上接收到的Happy Thanksgiving還是遠不及一句中秋快樂來的溫暖。

下午,擱下了作祟的情緒,照例的又出門騎腳踏車運動去。

乾乾爽爽帶些寒意的微風吹在臉頰,白天日照的溫度尚未完全散去,沿途中有些人家已清理好壁爐,裊裊輕煙緩緩竄出煙囪,讓乾爽的空氣中夾雜著些許木材燃燒的氣味。

我特愛這味道。

這空氣的氣味,讓我忽然想起了有一年的中秋傍晚。

那天雖然是假日,卻仍得回校溫書,直到下午,利用回家前的一點點時間,我跟班上的胖妹為了找社團要用的音樂,倆個人騎著腳踏車,在學校附近的大街小巷穿梭搜尋著唱片行。

街道上車輛行人不多,有些冷清,而冷清的背後卻詭異的有著熱鬧的細微分子不斷地跳動,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炭火味,沒有誰家不是為了晚上的中秋團圓烤肉大餐在做準備。我們被這樣的氣氛催促著越騎越快,有種都什麼時候了還在街上晃的罪惡感。

可是心底,卻是忍不住的想多逗留街頭一下。

當時的氣候也是特別的舒適,尤其是過了一整個炎熱濕悶的夏季之後,初秋黃昏的涼爽微風,特顯溫柔。覺得自己像樹梢飄逸而下的落葉,輕飄飄地,舒服的不切實際。

我貪婪的吸著,少了汽車廢氣卻多了秋風氣味的空氣。

對季節氣候的變化,直到那年的中秋才得到啟蒙。

原來秋,就是這麼回事。

也是從那年中秋起,每年到了這種讓人輕飄飄的時節,就會大開窗門任由風吹,然後自我陷入一段悲秋傷春戲碼。那股不切實際的肉麻情懷,現在想來都忍不住雞皮疙瘩掉滿地。但那真是難忘的青澀年代。

想到了這些往事,想著想著,我還是決定就做些蛋黃酥來應景吧!

中秋夜,是適合回憶,適合搞浪漫的夜晚,或許在搓揉著麵糰餅皮中來尋找過往也是不錯的一件事。


【廚房時間】:
‧我沒在蛋黃酥上多想創意多玩花招,就是很單純的做了包著紅豆沙跟蛋黃的蛋黃酥。
‧另外還有做的就是起司麻薯酥,將蛋黃換成了乳酪塊,再多加了一小塊自製麻薯進去。
‧蛋黃酥,用的是克棧配方,克的這配方好的不得了。
‧至於麻薯,我沒有預拌粉也沒半成品可買,用的是雙雄食譜麻薯的作法,還不錯。
水200g+ 生糯米粉150g拌好用大火蒸25分。蒸好後趁熱加150g砂糖,拌融解後再加70g沙拉油,用攪拌器攪至完全混合。
手上抹些油切割成適合的小塊狀,放入冰箱冰一段時間,再包入餅皮中。也可以在塊狀的小麻薯外表裹上一層花生粉或核桃粉之類的,效果也很好喔。
如果麻薯要包入豆沙中,可以將麻薯放冰庫冰一陣,在操作上會較方便。

   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e.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