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個眾人皆知的傳說,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‧波羅在中國最喜歡吃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。回到義大利後,他請廚師一再試做,卻因無法將餡料包進去只好直接放在餅皮上烘烤,從此就有了「比薩」的誕生。

這樣的飲食歷史推演傳說,很有可能。

說不定,八千年前,就連饅頭跟麵包也是一家人。

「椒麻雞」,是另一個與地域歷史有關的料理。

每次去泰式餐廳都一定可以在主廚的強打菜單中看到「椒麻雞」的身影,因而一度誤解「椒麻雞」是道泰國菜。偶然的機會中,才從雲南籍的老廚師那得知,嚴格追溯起來,「椒麻雞」的純正血統該屬於雲南菜色。因為地理位置,泰北菜受滇緬影響頗大。

雲南─滇,與緬甸、老撾、越南接壤,與泰國、柬埔寨、孟加拉、印度相距不遠。而「椒麻雞」,就這麼游走在滇緬泰邊境。

感覺上,這道菜的麻與辣,跟四川菜也脫離不了親戚關係,但當中口感更豐富的酸與甜,卻又明顯跟泰國菜的特色沾上了邊。或許,當年就是跟著蜀身毒道西南絲綢之路而逐漸南移、演變,在無國界狀態引吭高歌。

果真是民以食為天。食物與歷史地理之間竟有著許多奧妙的關連,而這關連,蘊藏太多的趣味在其中。只是感嘆,這樣的領悟未免遲了十多年,要是讀書時代能有這種認知,踩著愛吃的步伐看史地,當年史地就不會唸的那麼哭天搶地了。

咬上一口,酥脆的外皮,夾帶內嫩多汁的口感,再配上酸甜鹹辣帶點麻的各種滋味,實在難逃它的誘惑。在我的心中它絕對擠退肯德基爺爺的魅力。

剛到加拿大時,因為公婆即將來訪,老媽臨時得知立刻在電話中越洋傳授她的愛心雞排作法。後來才知道這作法其實跟椒麻雞相去不遠,口感也只是比椒麻雞少了些酸甜。實在有趣,老媽的四川口味,顯然將雞排拉向了近四川的那一方。

除了愛吃,我也喜歡做這道料理,因為它不會讓我成為慌張忙亂的黃臉廚娘。許多步驟可以分次處理。雞腿肉買回來就先剔骨收凍櫃,等心血來潮想一嚐那酸甜麻辣滋味時再取出。將辛香調味料跟雞腿肉拌勻,醃著,自可以心安理得的睡個午覺或看本小說,等時間到再不慌不忙地將它們入鍋烹調。
中小火煎炸的香,會引來一屋子的垂涎,不用扯著嗓門呼喚,嘴饞者早已一旁守候,等待下箸時機。我只管做個慢條斯理的優雅廚娘即可。

會不會,幾百幾千年前,也是個遠嫁的女兒,為了討好公婆,而將母親傳授的手藝,延著西南絲綢之路帶到遙遠的另一端……





椒麻雞作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e.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